近日,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2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。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,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信息、杜撰灾害事故信息以及炒作社会民生热点等方面,混淆视听、误导认知,造成不良影响。各级网信、公安等部门联动发布权威信息,依法严处造谣传谣行为,共同守护清朗网络空间。 炒作社会民生谣言误导认知。一些造谣传谣者利用民众对就业、医保、交通等民生热点的关切和对体育、健康等话题的关注,处心积虑编造谣言,以此吸引眼球、谋取流量。如有不法分子在网上传播“雄安集团大规模招聘数万人”的虚假信息,并借机收取“培训费”“报名费”,给部分不明真相群众造成经济损失,影响社会和谐稳定。又如各省年终结算公布之际,“广东医保基金出现赤字”的谣言随之传出,不仅引发社会恐慌情绪,还对我国现行医保政策造成误解质疑。还有网民利用舆论对新能源汽车智驾技术、交通建设规划的高关注度,编造“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宣判,车企担责70%”“宁(江苏南京)马(安徽马鞍山)城际铁路延期试运营”等谣言,引发公众担忧情绪。此外,哈尔滨亚冬会期间“冰球项目允许‘合法打架’”,以及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之际“心脏支架手术将被淘汰”等不实信息传出,都对社会公众的认知产生了严重误导。 联动整治造谣传谣共护清朗。各级网信、公安等部门履行各自职责,携手联动惩治造谣传谣行为,强化警示效应。如前述编造“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宣判”谣言者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;涉山体滑坡、地震、沼气爆燃事件中的造谣者均被当地警方依法给予罚款、拘留等行政处罚,相关造谣账号亦被网信部门责令禁言或依法依约关闭。多个重点网站平台发布“清朗·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”专项行动治理成效和典型案例,累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03万余条,处置账号9.7万个。2月21日,中央网信办公布了2025年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,包括整治“自媒体”发布不实信息、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、整治涉企网络“黑嘴”、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等八大重点,传递出2025年继续保持利剑高悬,严厉惩治各类造谣传谣的决心。